[PConline 资讯]有句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对于手机、电脑等显示设备的色彩来说,这是不对的。我们眼睛从显示设备中看到的色彩,其实并一定就是真实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那不妨从我们人体眼睛机构和色域这些概念开始探索了,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我们是怎么看到色彩的
既然眼见不为实,那不妨先从我们的视觉器官——眼睛开始入手。对于人类来说,在视网膜的杆细胞和锥细胞拥有包括色彩分化和深度意识的光感和视觉的功能,可以分辨的颜色在1000万种以上。但即便达到了1000万种,人眼可以看到的事物都必须是能反光的。如果这个物体做到完全无杂质的透明,或者是完全不反光,那么就无法被大脑处理,并成为一种“意识”被我们认知。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就无法“看到”这些事物。
为了更加形象地表达人类的可视范围,人类发明了“光学频谱”(简称“光谱”)。它为我们表示了复色光经过棱镜之类的物体进行分光后,根据被色散开的单色光按波长大小,依次排开的有色光。光谱中,我们可以看到可见光部分(也有人眼可以识别)、不可见光部分(超出人眼可识别的紫外线、红外线、微波,和雷达波等)。
显示面板中的色域是什么
“色域”这一个在电子产品宣传中常见的概念。科学地解释,色域是对一种颜色进行编码的方法,也指一个技术系统能够产生颜色的总和。那色域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是由于目前技术的限制,人造的显示设备无法完全覆盖人眼可见光的范围,因此制定了不同的色域标准。目前,从CIE国际照明协会制定CIE-xy色度图中,可以看到常见的色域标准有三种:NTSC、sRGB、Adobe RGB。在这个坐标系中,各种显示设备能表现的色域范围用RGB(红、绿、蓝)三点连线组成的三角形区域来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越大,就表示这种显示设备的色域范围越大。
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常见的色域标准:NTSC、sRGB、Adobe RGB 和DCI-P3。虽然反映的色域不同,但色域的数值越高表示覆盖的范围越多,如果需要选购显示器时,不妨关注一下想要购买的产品支持哪个色域,覆盖的百分比是多少。
NTSC色域是NTSC电视标准下的色彩空间。NTSC是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他们所推出的NTSC电视标准是一套广播电视传输协议,较多地被运用在电视行业,目前主要在笔记本等产品中使用,但由于推出的时间比较久,且目前已经比较少的视频内容是根据这个色域标准制作,因此目前该色域标准已经逐渐被淘汰。
sRGB是惠普和微软在1996年共同创造的色彩空间,s是英文标准的缩写,目前比较常用的色域标准之一,也是目前Windows系统和众多原生软件默认支持的色彩空间,这种标准得到了W3C、Exif、英特尔、Pantone、Corel以及其它许多业界厂商的支持。
Adobe RGB是专业软件生产商Adobe在1998年推出的色彩空间,开发是为了尽可能在CMYK彩色印刷中,利用计算机显示器等设备的RGB颜色模式上囊括更多的颜色。Adobe RGB相比sRGB囊括的色彩范围更广,受到设计师的青睐,因此在专业的摄影和后期领域被广泛使用。
DCI-P3是一种由数字电影联盟(DCI)于2010年开发的,应用于数字电影放映的色彩空间。和sRGB比较,在绿色和红色覆盖的范围更广。这个色域标准目前主要由苹果推广,而且索尼、三星等厂商也逐渐在旗下的产品屏幕中支持DCI-P3色域。
以上的标准都用于电脑显示、软件设计和数字电影放映这些独特领域,而电视领域也有自己的标准,它们分别是Rec.709和Rec.2020。Rec. 709,全称为ITU-R Recommendation BT.709,它标准化了高清电视的格式,有16:9(宽屏)的高宽比。Rec.2020的全称为ITU-R Recommendation BT.2020,用标准动态范围(SDR)和广色域(WCG)定义了超高清电视(UHDTV)的各个方面。所以在选购电视的时候,除了可以看上面介绍的四种色域标准外,还可以关注一下是否有Rec.709和Rec.2020,目前的电视基本都是4K分辨率且支持HDR效果,所以不妨着重考察后者。
由于原本显示器的亮度不高,所以色域是一个二维的平面,但HDR概念的出现之后,峰值亮度的提升会影响到色彩的显示,所以在HDR时代引入了显色体积,在原本平面的色域中加入了纵轴表示亮度,形成一个三维的视图,用来表示一台显示器在所有亮度水平上的色彩再现能力,目前加入显色体积作为评估的显示设备并不多。
色域表示能否显示,显示是否准确要看色准
色域只是说明了显示屏可以显示的色彩范围,颜色是否显示准确需要参照屏幕色准这个参数。而跟色准相关的指标有△E、色温和伽马曲线。
△E表示“刚刚好被察觉的差异” 。而△E这个指标对色准的判断规则则是△E越高,色彩偏差越大,△E越低,色彩越准确,△E的数值在3到6之间变化是可以被接受的。在今年开始有不少旗舰手机厂商已经加入了△E作为考察屏幕表现的参数。
第二个重要参数就是色彩的温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颜色的温度”。色温是从零下273摄氏度对黑体进行加温测量而来的,根据加热后的黑体会反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而每升高1摄氏度,黑体的辐射值也随之升高,这个值是1K(开尔文),这个就是代表色温的单位K。而经过加温变化之后,到5400K——5600K左右会变成白色,称为正常色温,而在5500K左右发出的颜色与正午的阳光颜色一致,称为标准色温值。
最后要介绍的是伽马曲线。所谓伽马,其实就是一个“成像物件”对入射光线做出的“反应”,然后根据不同亮度下的不同反应值获得的曲线,就是伽马曲线。人眼作为一个“成像物件”,其伽马曲线不是一条直线,说明人眼对光线的反应是非线性的。如果你有使用PS的习惯,伽马曲线也是一种调整图片参数的方式,当我们调大伽马值时,表现为总体提亮,原来的暗部占据更多明暗范围、易于分辨细节,原亮部变得更亮且细节分辨变得困难。当我们减小伽马值时,表现相反。
总结:以上就是对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显示设备重要的显示参数的简单介绍,看完是不是对显示设备给我们呈现的“色彩”这个概念有了新的理解?而大家在购买电视、电脑显示屏的产品的时候也可以参考这些参数进行筛选,从而把心仪的它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