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公园开放,游客来了,还能做点小生意,想起来都巴适得很。”近日,记者在华蓥市双河街道双桥村见到62岁的唐诏建时,他正忙着俯身修剪坡地上的花草。
这里是高顶山矿区,唐诏建在这里工作了近40年,他有过两套“装备”,一套是像现在这样简单的草帽和工具,另一套则是曾经当矿工时的口罩、安全帽、护目镜、防护靴等一大堆东西。“早就不用以前那套‘装备’了,都堆在家里。”唐诏建说。
双桥村距华蓥市城区仅4公里,矿区内共有矿12座,其中煤矿5座,非煤矿7座。如今已经关停。
唐诏建向记者描述起这里过去的景况:一辆辆大卡车进进出出,拉走一车又一车的矿石,扬起漫天尘土。他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每天在巨大的噪音和烟尘中工作,眼看着山坡上的绿色一点点消失……
长时间粗放开采,让资源渐渐枯竭。唐诏建自己也嘀咕:“总不能一直这样吧,矿开完了,这地方鸟都不生蛋,但总归还是我们的家呀。”
实际上,唐诏建的担忧也是地方政府在发展中曾面临的困惑。拿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不可逆的消耗换来一时的发展,却毁了家园、断了长远发展的潜力。
何去何从?华蓥市选择算大账、算长远账。2017年底,矿区内12座矿山关停,新的发展路径随即出炉。当地以矿山文化为依托,打造高顶山矿山公园。一期主要实施基础设施完善、矿山修复、植被复绿三大工程,二期则主要进行河道整治、煤矿矿洞文化体验、民房改造,要将高顶山矿区打造为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及矿区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矿区刚关停时,唐诏建想过外出打工,但项目开工后就改了主意,参加到高顶山矿山公园的建设中来。“每天工资120元,上班就在家门口,方便。等公园开放,游客来了,还能做点小生意,想起来都巴适得很。”唐诏建说。
种下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就是经济发展优势。唐诏建脸上的笑容让记者感到,不论是一方政府,还是一名普通群众,都能够在绿水青山中找到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