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朋友,感谢您的持续关注,上篇文章我们说,在明清时期很多的小说中都体现了媒婆特别能传话,堪称是新闻传播者,而书生呢,又很具有探索精神,可以和记者相媲美。
很多读者就会产生疑问:谁来记录呢?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问题。明朝,是一个民间报业比较发达的朝代。隆庆、万历年间的大学士于慎行在《谷山》卷十一“筹边”条里曾记下“报房贾儿博铢之利”的情形。
除此之外,万历间一位叫张学颜的户部尚书又在一份题奏中记下了民间百业之一“抄报行”这个名称。在明代小说中,如实反映了民间报业的发达,诸如“小报”“新闻”“消息”“信息”“报房”“报子”之类与报业有关的词汇屡见不鲜。
明清小说还记载了官方的新闻印制者“报房”。因为明代没有进奏院,所以进奏官居无定所,随处赁房,其所在的办公地即为提塘报房,也简称报房。明代中叶后,提塘逐渐开始在京城购买房产或自建房屋,以为固定的办公之地。这一资料,可在明末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得知。《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
明清小说也记载了民间的“报房”。明清时,给新考取的举人、进士报喜的人称为报人;由报人组合的叫报房。这些“报人”“报录人”根据所得消息,给人报升迁之喜、印卖缙绅录之类,以获取一定报酬。
《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里就这样说过:“这个华亭是天下有名的大县,甲科中用许多物力谋不到手的。晁秀才气也不呵一口,轻轻得了。报到家中,亲戚朋友哪个肯信?直到报喜人嚷街坊,打门扇,要三百两,闹成一片。不两日,见了邸报,却道真真不差。交报子挂了红,送在当日教学的书房内供给,写了一百五十两的谢票,方才宁贴。”
《儒林外史》对报录人有比较详细和生动的描写。如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那些报录人道:“原来是老太太。”大家都簇拥着,说是要讨一些喜钱。还没到手呢,二报三报接踵而至,这下大家都凑到了门口看热闹。
范进中举的故事里,对此也有一些篇幅的解释。话说,报录人见了道:“好了,新贵人回来了!”正要拥著他说话,范进三两步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著,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醒人事。
可见,当时的“报房”与“报人"都拥有比较高的声望,这些人也就是当时负责记录新闻的人。民间对他们十分信任。只要是从报房或是报人口中说出来的,一般都会被为是确凿的官方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