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需要包装,作者也不例外,这其实是个人设问题,或者说标签问题。比如说,说到刘慈欣,我们就想到科幻作者。说到路遥,我们就想到现实主义作家。说到张德芬,我们就想到身心灵作家。说到李尚龙,我们就想到励志作家。说到末那大叔,我们就想到他是一个微信大号,情感作家。
这些作家并没有特意包装自己,但是说到他们的名字,我们脑海中就有关于他们的这些印象。所以,倒推回去,在我们还籍籍无名,还是草根的时候,我们要给自己先贴上一个独一无二的标签,并不断地强化这个标签,朝这个标签努力。
你能给自己贴一个什么标签呢?或者说,你适合什么标签呢?换句话说,你擅长写什么,并且能写好什么?你可用的资源在哪里?文学作家?历史作家?励志作家?或者细分领域,解说金庸的作家?解说诗歌的作家?教大家用PPT的作家?这个需要花点儿心思,认真地想一下,我们要像明星立人设一样,给自己立一个人设,像明星一样,包装自己。
关于标签,简单举个例子:有个女性作家,叫十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她的作品《不畏将来,不念过去》是一本畅销书,她的自我介绍是这样写的:当代都市女性主义作家,“不畏将来 不念过去”品牌创始人,倡导女性自立、自爱、自信的理念,代表作《不畏将来 不念过去》畅销两百万册,已出版作品:《贪心的女人更好命》《最好的年龄才刚刚开始》。虽然她没有专门给自己立人设,但我们能从她的简介中,得知她倡导女性自立、自爱、自信。她的所有的书也是围绕这个展开的。
其次可以做的是,为自己讲一个故事,故事才有传播力,故事的影响力也大于一般文字的影响力。用故事塑造自己,给人的感觉更形象,更立体,比较容易让人记住。有时候我们大家喜欢一个人,也是喜欢这个人身上耐人寻味的故事。
请看另一位畅销书作家卢思浩的简介:如果你愿意,记住我的名字,我叫卢思浩(微博@卢思浩)。是个幼稚鬼,是个做大梦的傻子,是个笃信自己未来的人,是个能为一点微小的事情开心一整天的人,是个能在城市里迷路的路痴,是个妄想留住时间跟时间赛跑的人,是个熬夜控,是个妄想用不多的文字照亮这个孤单宇宙的人,是个喜欢先说大话然后去拼命实现它的傻瓜。
我们并不是说,卢思浩用故事包装自己,他本身具有知名度,不需要这样包装,我们借鉴他的简介,因为我们自己需要写一个让人过目不忘,有故事的简历。
第三,用职场的经历包装自己
有一本书,《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作者是邱天,麦肯锡7年咨询顾问,互联网行业5年运营管理,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作为生活在北京的职场妈妈,她通过公众号“清醒贪心记”分享职场方法和情感生活体会。她认为,焦虑的来源在于“贪心”,想要更多,想要更快,想要捷径,而达成愿望的途径,在于保持“清醒”,在于 “选择”,用方法论更好地认知世界、管理人生。
当然,这个作者的职场经历是很牛的。我们很多人只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或者小企业的小职员,没有这么牛的职场经历,怎么办?当然是有办法的。比如说你是一个办公室文员,你和创始人一块做过什么活动?你在此期间干过的很牛的事情是什么?或者很有趣的事情是什么?从中提炼出可以包装自己的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不同,风格不同,导致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标签不同,但用心去找,多么普通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都能找到切入点,来为自己立一个独一无二的形象。
[if !supportLists]第四,[endif]顺势而为。无论我们承不承认,在广袤的时间的长河里,过去人们常用的一些方法已经消逝了,或者说已经收效甚微了,比如说以前作者常用的方法,写稿,投稿,等待编辑回复,出版,现在这样出书的已经不多了。因为,新的展示自己的平台,运营自己的方式,已经很多了。
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知乎、今日头条、搜狐号、百家号、虎嗅网、网易新闻、还有各种各样的直播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生产内容的平台,他们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并且,无论我们如何怀念过去的时光,时光也已经倒退不回去了,变化引发变化,变化撞击变化,一些生态已经改变,并且不可逆转。
我知道我们写东西的人,有时候只想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写,不喜欢折腾这些东西,感觉尝试这些东西会消耗掉自己写作上的精力。但是,无可否认,豆瓣起来了一批作者,简书起来了一批作者,知乎、公众号起来了一批作者。这些平台上的佼佼者们,他们已经在内容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这是一个IP的时代,一个圈流量的时代,中国有13亿人口,看看手机的普及率,看看人们空闲时间都在干什么?该上网的都已经上了?空闲时间大家也都在看手机,所以,和房地产一样,我们要先把地圈下来。
从最近几年出书的情况看,整个环境对素人也越来越不友好,出版方会先问?有没有公众号?有没有粉丝?有没有流量?没有流量,一切都是空谈。
所以呢,我们自己要有流量。粉丝的威力有多大呢?据说,如果你有10万粉丝,相当于一个三线城市的晚报,有100万粉丝,相当于一些知名的杂志,有1000万粉丝,相当于一个很火爆的综艺节目。
这是一个分享经济的时代,很多东西需要分享,我们写的东西,先分享出去,引发关注,造就影响力。分享才能赢。
当然,目前以上几个内容平台也在发生变化,以前是三年五年一个趋势,现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导致一年一个趋势,甚至半年一个趋势,需要我们在经营好目前几个平台的同时,敏锐的去感知它,抓住它,抓住流量。需要说的是,目前的内容生产平台还是要经营的,因为粉丝会从一个平台跟随你迁移到另一个平台,比如一些粉丝会从天涯跟到公众号,从公众号跟到抖音,大家都是被趋势携裹着往前走的。
第五、以公众号为例,我们如何涨粉?
这个问题大家都不陌生,相信一些作者对此也很有心得,我抛砖引玉,看看大家有没有更好的思路。
首先,也是定位,我们给公号的定位是什么,不能我们写的所有的东西都往公号上扔,因为现在,说实话,做公号的比看公号的多,我们的公号,如何在众多的公号中脱颖而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吸此大众的目光?有什么独一无二的、区别于其它公号的东西?因为独特性是我们区别其它公号的地方,也是衡量我们公号是不是有潜质的基本特征。我们定位要做什么,我们这个定位,就是我们公号的灵魂,定位决定成败。
其次,就是内容,无论什么时候,内容都是硬道理,好的内容是公众号的生命线。我们是写东西的,给大家呈现优质的内容,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任务。需要说明的是,优质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的,光我们自己觉得写得不错是不行的,读者会用他们的关注量、转发量来投票。当然,这不是要我们哗众取宠,只写读者爱看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写得好或不好,他们自己会有评价,这需要我们在写作上不断的提升自己,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三,借力,借助大号的力量,比如十点读书、思想聚焦、麦子熟了、有书、慈怀读书会、灼见、洞见、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等等,很多,给这些大号投稿,或者成为这些大号的签约作者。努力出10万+的文章,引来粉丝相对容易些。
第四,打造好的标题,这个大家都明白,只有好的标题,我们才会点进去看,看了觉得不错,才会转发。
第五,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光会写东西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内容的特点和语言的风格,如果不是独一无二的,很可能就会淹没在文字的大潮之中了,或者被其它的作者替代。这方面举一个例子,就是读客的《书单来了》,这个公号,他的风格,人们可以模仿,但是很难超越。
要有自己的风格,有风格才出彩。
第六,光有公众号还是不够活跃,还得经营微博、抖音、直播等,拓展我们可能发展的空间。
第七,和粉丝互动,增强粉丝的黏性。举个例子,我有一个作者,他有20万粉丝,平均每篇文章的阅读量是2-3万,其中有几百条的精选留言,他总会放出来,一一评论,有时候自己发了文章,还自己第一个去评论,和粉丝互动,其时这是很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不过这样的结果呢,就是他的粉丝忠诚度非常高。
和粉丝互动的方法很多,比如说让用户参与自己的东西。比如说另一个作者,她把自己的核心粉丝建了一个微信群,每次自己起5-6个标题,让粉丝投票选。即和粉线增进了互动,也选出了好的标题,而且粉丝还会帮忙义务宣传,有的粉丝甚至自己帮忙起标题,因为自己参与的东西总是美好的。再举一个例子,万能的大熊,他的书叫《格局逆袭》,这本书的版权还卖到了韩国。他的粉丝群叫大熊会,这个群玩微博红包游戏、微商直播讲课的时候,大熊的公众号和微博粉丝都涨得特别快。
最后,需要跟大家说明的是,虽然你的编辑签下了你,他会给你做包装,但是,一开始我们把自己包装好,也容易吸引编辑的注意力,给他们一个和我们合作的理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出版社也好,图书公司也好,他们一个月要推那么多书,那么多作者,不可能将全部精力都放到我们一个人身上。因此,我们自己包装自己,双方配合,效果可能会更好。
经常看一些其他作者的运作方式,包装方法,时时调整我们的战略,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很好,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IP。
注:本文系我的好友文通天下的刘丽娜老师在我策划的一个系列课程:出书必修课:我人生中第一本书的出版避坑指南中的第四课主讲的逐字稿。我在老师的初稿之上根据自己的行业经验进行了一定的修改,现在分享给各位朋友学习,希望可以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