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市寒冬叠加新冠疫情下,“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这句话成为了鸡汤金句。如愿,进入下半年的中国车市正逐步复苏,传统车企销量回暖,头部新势力陆续IPO……汽车产业在寒冬后萌发出新芽。
8月11日,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正式开幕,竺延风、徐和谊、曹德旺、魏建军、李斌、何小鹏等200多位汽车圈大佬和行业意见领袖聚首于此,以“冬芽”为主题,复盘了过去车市的曲折经历,畅想新四化变革下的未来。
在红海航行 不动就被会淹死了
面对国内车市寒冬、新四化变革、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严峻,中国汽车产业全面承压。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1-7月的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930.9万辆,同比累计下降18.5%。
在如此难上加难的大环境下,车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在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表示:“当前的汽车行业正处于红海中,就像在一个大海里航行,只要不动那就淹死了。”
的确,从行业趋势来看,在过往百年的汽车工业里追求机械性能是车企的第一要义。但在新四化浪潮中,游戏规则已经发生明显根本性变化,电动车越来越普遍,屏幕越来越大,人车体验越来越丰富和智能,当一家车企不谈智能化、互联化显然已经与行业脱轨。
车企要做的是打破固有的思维,从产品创新、用户体验、管理体制改变作出深刻变革。
在产品创新方面,刚刚卸任北汽董事长的徐和谊就提到,要在新变革中培育产品之芽,其中关键的营养还是在于品质,加快从低故障率,低维修率等基本门槛,进一步结合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属性特征、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的偏好,围绕外观、内饰、动力等,持续的提升产品精品化程度。
产品的创新将会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但到底新时代下,消费者需要怎样的体验?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与设计创意学院双聘教授马钧就表示:“当今时代,产品已经不单依靠孤独的运营,是与品牌和故事结合,更多的是感性的东西。”
智能汽车经历了功能拓展的1.0时代、多模交互的2.0时代后,已经进入情感连接的3.0时代。所谓情感连接就是千人千面,当用户上车后就提供智能个性化的体验,比如自动调节座椅、空调,车机智能推送个性化、场景化服务。
在管理体制变革方面,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论坛上就表示:
“谈到电池的技术、智能的技术、电机的技术、互联的技术,我认为这个都不是最重要的挑战,最重要的挑战是管理机制的变革。”
魏建军的观点大型车企最近的举动得到印证,比如丰田近日宣布将设立三家公司,其中包括专注于自动驾驶、以及车载软件和高清地图绘制的子公司;
另外,长安、上汽也分别在今年成立了“长安全球软件中心”、“上汽零束软件分公司”。背后目的都是通过独立高效的管理,加快智能互联的布局,占领先机。
新旧势力交锋 谁会是赢家?
眼下,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不断展开正面交锋,从销量上看,以蔚来、理想、小鹏、威马为主的造车新势力纷纷活跃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排行榜。
从资本市场的活跃度来看,蔚来、理想、小鹏先后登陆美股,估值更是一度高于福特等老牌车企,资本的进驻加速这些造车新势力的茁壮成长。造车新势力的鼻祖——特斯拉就更不用说了,全球车企市值第一,国内月销量破万……
我们不禁会问,新势力是否会实现弯道超车?这个话题在本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被热议。
魏建军观点中肯,表示“新势力不可能永远叫新势力,也会变,老的势力也会智能化,两者最终还得是一个赛道。”
李斌则认为:“个人认为产品的终极形态在三到五年就会确定下来,大家就去按这个模板做自己的车了,这是第一个层面,从产品层面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和速度会比大家想象的要快很多。”
同为新势力中流砥柱的何小鹏表示:”目前汽车行业的迭代会比手机要慢很多。手机大概要花五到六代,车要十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会有数量的变化 ,现在最大的挑战是质量什么时候产生裂变、涅槃,这是很大的风险。“大概再过三年左右就会产生非常快速的分裂。”
当新旧势力都在同一条赛道上比拼,新势力有先天基因优势和潜力,旧势力有规模基础和技术积淀,很难说两派势力谁会笑到最后,毕竟消费者需求、选择标准越来越多元化。但智能化、电动化一定是未来大势所趋,如其说是新旧势力的较量,还不如说是智能电动汽车产品之间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