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可降解塑料历经三代,生物可降解塑料有望实现绿色环保
相比于普通塑料,可降解塑料在自然条件中更易降解,经过淀粉改性塑料、光热降解塑料、生物可降解塑料三次革新,可降解塑料已能达到完全分解无残留。生物可降解塑料按照原材料可分为生物基(如PLA)和石油基(如PBAT)可降解塑料,有望解决白色污染难题,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环境污染引发关注,限塑政策日益完善
由于塑料制品难以降解,且回收率低,易造成“白色污染”,影响生态平衡,威胁人类健康,各国政府陆续出台限塑、禁塑相关政策。为了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生态环保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设置2020年、2022年和2025年三大时间节点,提出分领域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并推广可降解替代产品。塑料新政属于指导性意见,各地方政府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台相应政策。
生物可降解塑料迎来广阔空间,PLA和PBAT为最有前景的细分品种
2018年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市场规模达到4.2万吨,预计在政策推动下将进入高速发展期。我们基于农用地膜、快递塑料包装、外卖餐盒和湿垃圾袋四大可替代传统领域,测算到2025年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将超过371万吨,2020-2025年CAGR=70.2%。细分品种中,最值得关注的为PLA和PBAT。PLA不仅可替代传统石油基塑料制品,还可应用于3D打印、现代医疗等行业,测算得到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65亿元。PBAT热稳定性好、力学性能优良,且生产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可广泛的应用于塑料膜制品中,测算得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有望接近300亿元。
海外巨头垄断全球市场,国内公司迎来发展良机
目前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场仍主要被Nature Works、Novamont、Total Corbion和BASF等境外厂商占有,海外龙头多为全产业链参与者,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并且能实现原料的稳定供应。在聚乳酸合成路线中,关键中间体丙交酯纯化技术壁垒极高,国内厂商鲜有突破。而我国在PBAT领域已有较长时间的布局,但由于之前我国市场需求不高,目前产品主要用于出口,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随着政策的推进,具有一定技术研究实力的国内厂商将有望凭借生产成本优势打破海外龙头垄断的局面,开启广阔的新市场。
国内公司加速布局,把握相关投资机会
政策驱动,国内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场前景远大,替代需求十分诱人,吸引国内诸多公司加快布局,抢占国内潜在巨大的蛋糕。群雄逐鹿,我们判断未来拥有技术优势、全产业链优势的低成本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风险提示:
1.可降解塑料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
2.相关公司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