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州网 » 资讯 » 印刷包装 » 正文

印刷史上的“活化石”——雕版印刷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5 17:18  来源:历史与我们同在  浏览次数:300
核心提示:雕版印刷术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发明之一,并于2009年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那

雕版印刷术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发明之一,并于2009年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那么问题来了,有着“活化石”之称的雕版印刷术,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第一、首先在汉朝时期,人们在刻印章的过程中,逐渐得到了启发,出现了印刷的雏形。

自从纸张在汉朝出现以来,书写材料比起以往来说大大方便了许多,但抄写书籍时,还是相当麻烦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逐渐地从刻印章等技术中得到了启发,开始在具有一定厚度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好的书稿。

雕刻工人将版面上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字体凸起的阳文。

印刷时,只需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敷在上面就行了,这就是最初的雕版印刷术。

第二、在唐朝时期,为了刻印佛经,印刷术逐渐得到普及。

1966年,在西安西郊发现的单页《陀罗尼经咒》,其年代大致刻印704-751之间,是当前出去文物中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从这些早期的印刷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最初的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主要用于印刷经咒、历书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雕版印刷术逐渐在唐代中后期得到普及。

第三、两宋时期开始出现活体印刷术

在技术上,两宋时期想比于之前,有了两项技术突破。

一为活体印刷大大提升了效率。

在宋仁宗时期,杭州书肆刻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做成的四方长柱体,在上面刻上了单字,就是一个一个的活字。

这种活体印刷术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大约早了四百多年。可惜由于活体印刷术的成本相对较高、对印刷技术要求较高、统治者本身也没有重视等种种原因,导致活体印刷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行。

在毕昇的泥活字之后,元代的王祯创制了木活字。王祯是一位农学家,所以关于木活字的印刷方法都附在了《农书》中。他曾经试印了一本六万多字的《旌德县志》,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印了一百部,可见木活字的印刷效率是很高了。

明朝时期,木活字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木活字本已盛行,大规模用木活字印书始于乾隆年间。

除此以外,金属活字也开始逐步得到应用。在公元十五、十六世纪之际,铜活字逐步流行于江苏、南京一带,在清代引起来印刷业的新高潮。

活体印刷术为西方印刷术开了技术上的先河,并通过阿拉伯商人携带书籍传入德国,古腾堡以这些中国书籍来作为他印刷的蓝本。从这,我们可以轻易看出,我国的雕版印刷术和活体印刷术对世界印刷术的发展做出过及其重大的贡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推荐产品
推荐信息